万后芝住了许久的破石房
万后芝和老伴在新家客厅休息
重庆装修网了解到,“地无三尺平,高山如白云。”这是城口龙田乡仓房村的真实写照。曾经,因为资源贫瘠、道路不通,总共245户,贫困户就有75户,占了约三分之一。
“家门口有公路、住上不漏水的房子……”这是仓房村二组深度贫困户——64岁老人万后芝几十年的心愿。如今,她梦想成真,一家人在政府的帮助下成功脱贫。而最近两年多来,与万后芝一起脱贫的已有60户。今年,最后15户也将脱贫,届时,整个仓房村就可以甩掉贫困的帽子了。
住房之困
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这就是我的新房,两楼一底。二楼是我们常住的房间,安了地板,进行了简单的装修。”见到相关人士,万后芝热情地打着招呼,领大家参观新房。新房墙壁刷了白漆,一楼的厨房和厕所都安上了地砖,跟城里的住房没啥两样。
而距新家200米处,便是老人住了多年的破石房。“说起来你们可能不相信,最初我们家是窝棚房,用木头搭起支架,再用杂草盖成房子。”万后芝说,上世纪80年代前后,仓房村大多都是住这样的房屋,或者岩洞。
龙田乡党委书记王定辉称,因为资源贫瘠,道路不便,仓房村曾是城口最恼火的贫困村。于是开始了第一轮扶贫,修人行路、土路,农业上推广良种良法,还对村民的岩洞、窝棚进行改造。万后芝家的窝棚也进行了改造,搭建起了木板房。但这样的房屋,到了冬天仍然很冷。为摆脱木房和贫困,万后芝的丈夫和儿子都外出务工,目标就是挣钱盖房子。
多年省吃俭用,万后芝家终于第三次建房,这次建的是石墙房,但住着仍不理想。“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一年到头屋里总是湿漉漉的,住着啷个都不舒服。”万后芝说。
相关人士在万后芝老宅看到,石房墙面开裂,漏雨使得房屋非常潮湿,一间卧室的窗户已经变形。
政府补贴
建起两楼一底的山景房
“我一直以为,这辈子就只能住这样的石房了。”万后芝说,没想到在政府帮助下,她们一家这么快就住上了漂亮房子。
龙田乡纪委书记、负责联系该村的黄佐云称,乡里了解到万后芝家情况后,在脱贫搬迁集中安置时,让他们家也搬迁。政府帮忙打好地基、修好屋外堡坎,还补贴了4万元修房费用,万后芝家自己再凑了一些钱,最终修起这座二楼一底的新房,今年春节前乔迁新居。这也是万后芝家第四次建房。
相关人士在老人二楼的客厅看见,地上铺着白底黄纹的地板砖,房间配有沙发、液晶电视。窗外是大树新发的嫩芽,再远处就是巍峨的大山。
“这房住起舒服,连身体一直不好的老伴搬进新家后也精神了许多。”听着大家赞叹这是一套舒适的山景房后,万后芝老人脸上笑开了花,不断点头说:“是的!是的!”
脱贫帮扶
人均纯收入年增3300元
在老人新房大门边,张贴着一张“龙田乡建卡贫困户脱贫明白卡”。卡片详细记录了万后芝一家的收入、获得的补贴、扶贫措施等信息。2016年,万后芝一家人均纯收入已达5700元,远远超过贫困线。而2015年,这家的人均纯收入仅2406元。
黄佐云介绍,为帮助老人一家脱贫,政府送给她1000株厚朴树苗、100株桫椤树苗、两头生猪仔、一头母猪仔及一些山地鸡苗,并从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住房保障等进行帮扶。如今,万后芝家大幅增收,成功脱贫。
“猪仔已经长大,变成钱了。母猪也在今年生下第一窝小猪崽,有12头。虽然只活了4头,可它们都长得很可爱。”万后芝说,这4头小猪她要自己养着,到年底自己将又多一笔收入。
修路搭桥
公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
住房解决了,家门口能通公路则是万后芝等村民的另一个心愿。“以前,仓房村不通公路,村民去赶集都得翻山越岭,稍微远点或者遇上雨天,一个来回就得耗上整整一天。”采访中,龙田乡城建办主任卢毅称,因为不通公路,山货运不出去,村民就这样被大山围困着,一代又一代。
2011年,村里祖祖辈辈期盼的公路开始动工。卢毅介绍,这条公路连着县城和巴山镇,经过4年修建,2015年毛胚建成通车。从此,村民去县城赶集再不用翻山,运东西进出山方便多了,最简单的例子,建房运砖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都大幅降低。
10日下午,相关人士走在这条公路上,只见一座横跨路边河流的公路桥正在开建。公路对面,另一条公路也开始动工。“对面公路和这座桥建好后,仓房村6个小组便完全由公路相连。”卢毅称,预计今年,眼前这条毛坯公路就可进行路面硬化,这座桥也将完工。
重庆装修网获悉,村民陈心超告诉相关人士,她家住在半山腰的集中安置点,与万后芝老人是邻居。没有公路前,上山、下山都是泥巴小路。下山时背着东西走在陡峭的山路上,看着脚下的深渊,每走一步腿都打闪。要想运东西进出村,常常只有花钱找骡子来运。如今公路就在家门口,虽然还没硬化,但也大大方便了村民,村里人的日子正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