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玻璃纤维反倾销案做出初裁,对凡是从中国出口的玻璃纤维产品征收40%以上的反倾销税率,目前欧盟最大的中国玻纤产品出口商——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被裁定征收高达43.6%的临时反倾销税,面临退出欧洲市场。
关税从7%提至50.6%
记者从重庆海关获悉,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目前是欧盟最大的中国玻纤产品出口商,去年其30万吨无碱玻璃纤维产量中,三分之一出口欧盟。2009年12月,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玻璃纤维实施反倾销调查,2010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裁定,17日起试行一项针对中国玻璃纤维的加税政策,该政策将使对进口中国玻璃纤维的关税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高43.6个百分点,从目前的7%上升到50.6%。
“就目前情况来看,欧洲已下订单的客户虽然增加了高额关税成本,但还是继续从公司拿货,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本身利润并未受到影响。”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昨日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提前预见到了这样的问题,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条款中有特别约定,当关税提高时,由用户承担损失,“但新订单肯定会有所影响,很多欧洲客户也在观望中。”上述人士表示,欧盟征收50.6%的进口关税,重庆玻纤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肯定会有所下降,也许会被迫退出欧盟市场。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下一步将如何应对,该公司行政办公室负责人称,公司还未形成共识,暂不方便对外公布。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明的手机昨日一直关机。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消息人士透露,重庆玻纤在美国市场、中东市场的竞争关系比欧洲缓和很多,这些地方将是该公司今后一段时间的销售重点。
玻纤出口份额同比下降
记者昨日从市外经贸委获悉,受欧盟反倾销连锁反应,已有多个国家对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玻纤产品增收惩罚性关税。土耳其对该公司涉案产品征收38%的反倾销税,印度对该公司的涉案产品征收12.74%的反倾销税。
“如果长期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重庆玻璃纤维产品有可能完全退出欧盟市场。”重庆市外经贸委外贸处跟踪此事的工作人员称,惩罚性关税导致涉案产品在使用国的进口成本大幅增加,对外贸出口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今年1~8月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向欧盟出口玻璃纤维4506万美元,其在欧盟市场的出口份额相比2009年下降5.5%;对印度和土耳其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5.6%和47.9%。
据了解,中国玻纤产品去年在欧盟的市场份额接近20%,反倾销调查以来,出口排名前两位的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与巨石集团出口金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重庆企业积极应诉
市外经贸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征收反倾销高税率还只是临时性试行阶段,还要对中国玻璃纤维出口企业进行进一步调查。最终的5年关税政策必须经欧盟27国一致通过,于2011年3月生效。如果多数欧盟成员国反对,该计划可能终止或修改。为此,市外经贸委积极与商务部、中国轻工商会和涉案企业联系,共商对策,同时与企业代理律师合作,加紧研究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法律方式和下一步工作方案,力争此案终裁时取得合理的税率。
据悉,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法务部与中国玻纤行业协会的法律抗辩书已于第一时间提交欧盟。中方律师认为,前期的工作调查表明,欧盟的产业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损害,因此欧盟不具备对中国玻纤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