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铜街走下去,来到道门口公交站,解放东路在这里拐了一个90度弯。拐弯处对面的小巷子口墙上,如果你在不经意间没看见“谢”和“谢家大院”几个大字,很可能就与这座曾经的豪宅擦肩而过。跟重庆装修网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吧!
大院主人“汤半城”
重庆装修网了解到,巷口,一条大黄狗慵懒地躺在地上。巷子右边的竹子,显然是才种上的。沿着不到两米宽的石梯坎往下走,便是谢家大院大门。
渝中区相关部门介绍,这栋黄色建筑始建于清代,据称已有3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这里成为西南首富汤子敬岳父谢艺诚私宅,又名“谢锡三堂”。
因此,聊这座老院,不得不提老院曾经的两位主人谢艺诚和汤子敬,他们是老乡,也是师徒,还是翁婿关系。
谢艺诚是江西临川人,祖辈在明末清初时移民到重庆。晚清年间,他开的“谢亿泰”布行,是西南最大布行,后来又把业务拓展到商行、钱庄,构筑起重庆最早的金融地图。他把道门口附近这座精美院子买下来,作为自家宅院,从此叫做谢家大院。
汤子敬是谢艺诚老乡,14岁流落到重庆,被谢艺诚收到布行做学徒,从管账、内事、跑街,逐渐熟悉经商秘诀,最后成为谢艺诚重要助手。他的忠厚人品和经营才能深得谢艺诚喜爱,30岁时娶了谢艺诚的女儿。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民国初年,汤子敬一度成为重庆商界泰斗,人称“汤百万”,房产遍及重庆大街小巷,号称“汤半城”。
“宝树传芳”有典故
小而精,是这座老院留给很多人的印象。重庆装修网了解到,与院外边熙熙攘攘的行人相比,这里像是一个独立天地,只有窗外东水门大桥上汽车或轻轨通过的声音,才会把你拉回现实。
谢家大院紧临湖广会馆,接东水门,瞰长江,在以水而兴的城市,绝对属于黄金地段。黄墙灰瓦,与湖广会馆建筑风貌一致。一楼一底典型的川东建筑,为二进穿堂布局,木结构穿斗梁架。两扇石朝门虽然风化,但气势威仪犹在。相关资料显示,谢家大院现存的第二道门,是最初建筑时的大门。现存的大门,是谢家买下大院后重建的。
大门上的匾额“宝树传芳”4个字斑驳但尚能辨认。文管部门相关人士推测,这4个字的含义,或是谢艺诚买下大院后,有借此光耀门庭之意。相传1600多年前,谢安、谢石打赢淝水之战保住东晋王朝,皇帝见到谢家门前的大树说:此乃谢氏之宝树。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也有典故: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于是后来,有财力的谢姓人家便将“宝树传芳”刻于大门门楣,谢家堂号也多叫“宝树堂”。
重庆装修网了解到,站在谢家大院大门外往里望,院内层次分明,给人庭院深深之感。进入二门,门廊前是石板天井,天井内的石缸雕刻精美,盛满水,波光粼粼。在传统大型木质建筑里,盛水的石缸还具有消防池作用。
谢家大院分为前堂、后堂,前堂迎客、议事,后堂则是休息的地方。两侧是当作卧室的厢楼,楼廊四隅有木梯上下。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年谢艺诚家人住楼上,丫环、佣人等住楼下。屋内朱红、墨黑交错,富贵而大气。飞檐上雕刻着精美龙头鱼身和葡萄雕像,中堂挂落图案上的人物栩栩如生,木刻图案上的诗文也看得清楚,随处可见的雕花构建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曾是小旅馆和民居
1942年,汤子敬病逝,终年83岁。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解放后,谢家大院收归国有,分配给棉麻站。棉麻站用板子把高屋大房隔成许多小间当旅馆,后来又当宿舍分给职工。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依旧住着居民。
关于谢家大院的故事,成了附近老居民茶余饭后的龙门阵。住在白象街的李有开老人说,解放前这里是一个姓谢的资本家的宅院,解放后分给居民,后来又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听说这院子有几百年历史了”。
曾经有专家看了谢家院子表示,“现在的重庆,很少能看到这样的豪华瓦房了”。
2008年5月,谢家大院修复工作正式启动,经专家验收后对外开放,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久前,由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梁建国设计指导,对谢家大院进行再次完善。重庆装修网了解到,日前,谢家大院正式对外开放。
摘自:大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