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装修网了解到,短短几百米的打铜街,曾是连接重庆上下半城的要道,有“抗战时期中国的华尔街”之称,抗战时期,约有150家银行、钱庄等金融机构聚集于此。这些留下来的金融机构旧址都有着不一般的故事。
该项目的重点内容是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银行旧址、美丰银行旧址、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以及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进行保护维修。还将整治规范周边环境,展现重庆开埠建筑风貌。
关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会是一处文物一个方案,目前方案正提请国家文物局审定。
总体来说,会根据现在存在的问题,对文物建筑外墙、门窗、台基等作复原修复处理,恢复原立面材质、色彩,更换破损门窗,维持文物建筑历史原型。
此外,沿街其它建筑风格整治,将会按照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进行,形成连续统一的街道界面。比如,规整建筑立面,底层商铺采用芝麻黑石材。重庆装修网了解到,墙身采用米白色仿石漆饰面,局部增加折中主义的外墙装饰构件,规整外墙杂乱的空调外机,统一商业裙房店招,达到整体街区风貌的协调统一。
仓库曾保护近万箱故宫文物
位于打铜街的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现由重庆市邮政局打铜街邮政支局作为营业办公使用。这里的仓库曾经存放了约9000余箱故宫文物。
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成立于1937年9月,是由川康殖业银行(创立于1929年)、重庆平民银行(创立于1928年)、四川商业银行(创立于1932年)三行合并而成立。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抗战期间,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绩并不在金融业,而在于对抗战时期故宫文物的保护。
九一八事变后,故宫10万余箱近60万件文物分批迁往南京保存。七七事变后,这些国宝又分三路进行转移。其中一路辗转至重庆,约9000余箱,是三路文物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因为川康银行二楼仓库异常坚实,所以其中一部分文物选择存放于此。1938年底,日机开始对重庆进行轰炸。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却躲过了日机的连番轰炸,也让身藏其中的故宫国宝丝毫未损。
大楼有效遏止特大火灾蔓延
同样位于新华路的美丰银行旧址,除了经受过空袭的考验,还阻挡了特大火灾,其质量可见一斑。在1935年,这栋楼花了49万余元修建,是当时重庆首屈一指的建筑。
该银行于1922年4月2日于重庆正式开业,总行设在重庆市新街口,最初为中美合资银行,经营商业银行的一切业务并发行兑换券。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鉴于中外著名的大银行大都有设计宏伟豪华的大厦作为本银行行址的先例,董事长康心如为显示银行资力雄厚,决定修建银行大厦作为银行一个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象征。
美丰银行大楼由上海基泰工程司建筑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由近代著名施工企业馥记营造厂从上海派出陆秀鑫、张怀德带领施工队和必要的机具来渝施工,大厦于1934年开工,1935年8月正式落成剪彩。购买地皮和修建大楼共动用资金49万余元,资金大部分来自“四川美丰银行新屋落成纪念储金”
。
在1935年的重庆,该大楼巍峨耸立,风格独树一帜,同老山城的旧式建筑形成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成为当时重庆一道崭新而壮观的风景。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美丰大楼施工质量过硬,抗战初期经受了日机空袭的考验,1949年朝天门地区发生的“九·二”特大火灾,被该楼有效阻挡,遏止了火势蔓延。重庆装修网了解到,1950年4月美丰银行宣告停业,1954年后,美丰银行大楼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现重庆营管部)办公和营业使用直至今天。
80年前这里金融机构云集
交通银行旧址位于打铜街,这里现在仍然是对外营业的银行——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打铜街支行营业办公楼。这栋楼,当年连地皮一共买成45万元。
1937年12月7日,正值交通银行内迁重庆,寻找适当的营业地点。川康平民商业银行与交通银行双方达成一致,正式签订合约。川康平民商业银行以45万元价格将位于打铜街11号的前四川商业银行行址地皮、房屋及屋内所有物品,一概卖给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坐落在当时重庆道门口的“模范市场”,“模范市场”是重庆金融机构云集之地,数十家官办、私立银行总部均设立于此,整个道门口片区异常繁华。抗日战争时期,杜月笙曾任中国政府驻香港代表。1942年1月,他由香港来重庆,即居住于交通银行楼上招待所内,直至抗战胜利后才离开重庆回上海。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大楼原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1940年,日机轰炸重庆,交通银行在轰炸中受损,一枚炮弹正中大楼顶部,六层基本全毁,四五两层部分受损,交通银行当年先将四五两层修复,1941年,由馥记营造厂重庆事务所设计施工,重建六层,分别建成阅报室、台球室、饭厅及行役室。2004年维修时,该四坡顶瓦屋面被拆除,改为平顶。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交通银行停止使用,该大楼曾经作为市冶金工业局办公,不久转拨给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办公和营业,现在该大楼为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打铜街支行营业办公楼。
一度成为家喻户晓的高档饭店
位于新华路的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现在是重庆饭店。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抗战时期,众多机构内迁重庆,房屋不敷使用,川盐银行这样的大楼成为许多机构租用的对象。除国民政府经济部外,执行著名的“驼峰航线”任务的中国航空公司也在此租住办公。
抗战胜利后,经济部迁往南京,于是有更多机构租用川盐大楼办公,其中有重庆市卫生署、重庆市建筑师公会、重庆市保险商业同业公会、四川水泥公司、美商美亚总经理海龙保险公司渝代理处等。
重庆装修网了解到,解放后,该大楼收归国有,1959年该建筑改为重庆饭店,1987年重庆饭店合资改建,一度成为重庆家喻户晓的高档涉外饭店。
摘自:大渝网